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西安医科大学实施社区定向医学教育

社区医学课程开发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西安医科大学在安康医学班实施了社区定向医学教育(以下简称社区定向医学教育)COME)教学改革在提高临床教学、社区服务教师能力、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和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对第八届COME优秀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改革带来的临床思维和社区实践经验为学生胜任基层临床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开设了与社区医学相关的课程。实践证明,这些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基层服务能力,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笔者在接受县乡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采访时发现,在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中,仍有“重临床、轻社区”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学校应该教学生社区服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学校应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精神,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农村医疗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与健康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安康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创新发展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和一流专业培训项目。同年,学校教务处和专业教学团队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发社区医学课程,制定相关标准和计划,编制校本规划教材,将社区医学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教学实施体系。经过两轮修订,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考核+社区科研实践评价+在岗位社区实习评估中,社区医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相对成熟,专业人才培训计划连续三次修订,充分体现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岗位实习等。为了继承和发扬COME教学改革的优秀理念,学校还吸收了基层调查的建议,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根据实际岗位需要,启动了社区医学课程的发展和内涵建设。

第二,社区医学课程的实践和成果

一是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核心,立足当地实际,融入核心理念,拓展规范内容,校企协同构建社区医学课程。本课程形成了四个模块、八个项目,即概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实践、重点家庭和人群保健、重点疾病管理、社区健康档案、社区康复等)。),为学生尽快开展基层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早接触社区、早参与科研实践为出发点,制定教学计划,组建师资队伍,推进理论教学+社区实践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了实践课时的比例,明确了社区实践教学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卫生管理,对学生适应社区环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三是在社区医学教学中注重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双方教师的配合下,完成小组选题、调查表制作、社区调查、论文撰写和论文成果评价答辩。在三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共有13个班604人参加了学习,成立了108个研究小组,完成了20650份问卷调查,共完成了109篇社区调查论文,其中优秀论文41篇。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活动更注重社区研究设计和实践成果的评价。学生在熟悉科研过程、诊断和批判性阅读社区健康问题方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机构的教学能力。

三是思考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

1.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是培养目标是面向卫生行业的全科医生、农村医生等专业群体,培养能够胜任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临床培养方法+一方面,临床医学主要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不会减少,临床技能培训、考核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医院实习不会中断,学生必须在二级以上医院的专业部门进行临床实习;另一方面,社区医学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设计、理论教学、社区实习、社区调查实践和评价都是基于学校的+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企合作教育。三是实习基地为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中,学生必须通过实习医院的临床实习考核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4周实习考核。通过双重实习成绩考核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诊改的内涵

自社区医学课程实施三年以来,第一学生已毕业,第二学生正在实习,第三学生即将进入实习岗位。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学校开展了学校、实习医院、社区领导、教师服务能力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招收临床学生相关单位负责人调查学生能力、学生满意度调查及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的必要性,以上调查得出肯定结论。在校期间,学生参与了科研的基本流程,完成了社区医学调查论文,并在社区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它不仅可以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礼仪培养、文明培养、团队合作、科研精神和荣誉感。学生可主动查阅文献,帮助教师整理分析临床资料,参与社区档案整理、社区健康体检、宣传板报制作等活动。用人单位肯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施了医学教育协作与工学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在教师选择、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设计、教材建设、课外实习、培训基地、研究实践和实习考核等方面,社区医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反映了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工作过程和岗位实践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形成了“第一医院三中心”(学院、新区、老城区、江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以接触到校内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感受,增强学生积极为居民服务的意识。

4.改变了专业教育的内涵和就业思维的定式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现阶段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主力军。提高学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人才培养计划融入社区医学课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实习都有明确的要求。新时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不断突破传统认知,创新临床思维,积极提高专业素质。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就业思维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岗位需求,以基层就业为导向,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储备有了新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为专业核心课程。虽然开发的社区医学课程与教育部公布的名称不同,但标准、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应将早期接触社区纳入课程教学和后续实习环节,将社区科研实践融入高职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实习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热门期刊